近期,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的首款车型 L7 即将上市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但其背后的诸多问题也不得不让人深思。别克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堪称惨淡,以 E 系列为例,E5 改款后续航虽提升至 620 公里,上半年月均销量却仅一千台;E4 更是惨不忍睹,轿跑造型使其月销仅 60 辆,在 15-20 万价位段毫无竞争力。
究其原因,油车思维的惯性难辞其咎。车机卡顿被诟病为"老年机",影响了用户体验;轿跑 SUV 的定位模糊,既无法满足年轻人对智能科技的追求,又不能为家庭用户提供充足的空间,导致两头不讨好。同时,亚迪宋 L 和深蓝 S7 等竞争对手上下夹击,市场份额被挤压,充电桩配套的不足问题更是凸显出别克在新能源布局上的短视与滞后。
在这样的背景下,别克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试图冲击 30 万级新能源市场,但前景实在不容乐观。从品牌定位来看,通用汽车在华的三大品牌中,雪佛兰竞争力削弱,凯迪拉克虽为豪华品牌却在中国市场长期面临"品牌溢价不足"的困境,在新能源时代推出的纯电车型销量不佳。别克虽有一定的国民认知度和用户基础,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已损害了品牌形象,此时承载"至境"子品牌,即使成功,提升品牌价值天花板的效果也有限;若失败,则可能对本就脆弱的品牌格局造成打击。
从技术层面看,尽管别克宣称自己是"增程发明者",但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技术储备并不等同于市场竞争力。理想、问界等品牌在增程市场的成功,靠的是精准的产品定义能力和强大的生态构建,而这恰恰是别克所欠缺的。境 L7 虽在续航上有一定突破,纯电续航 302km,综合续航 1400 + km,且从"增程式"切入避开了部分纯电车型的锋芒,但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这点优势远远不够。其在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领域,与国内头部新势力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而且,中国新能源市场已进入下半场,自主品牌主导地位日益稳固,合资品牌份额持续萎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别克新能源不仅要面对新势力的猛烈冲击,还要与大众等同样在努力转型的合资品牌竞争。大众 ID.4 至少车机流畅度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而别克连 OTA 升级都要跑售后,这种技术服务上的差距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此前别克在价格策略上的调整,年初官降 2 万元的举措,不仅让老车主感到失望,也使得二手市场的保值率出现波动。对于别克而言,当下若想在新能源赛道上稳步前行,或许需要彻底摆脱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固有思维,才能为品牌的转型争取更多可能。
富通优配-配资股票推荐-股票配资交易网-股票配资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