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青海省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收到了一批价值14万元的图书,学校的“梦想教室”也即将投入使用。这些“爱的礼物”,来自于千里之外——孩子们惦记着的上海“常校长”:上海市大同中学副校长常途。
2022年6月,作为一名拥有30年教龄、26年党龄及20余年学校管理经验的资深教育工作者,当得知上海“组团式”教育援青工作需要选派一名干部担任青海省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校长时,时任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党支部书记的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到这一大事业中。
援青期间,常途指导学生开展人工智能学习
在报名的时候,考虑到常途年龄偏大、身体较弱且患有慢性病,组织在与他谈话时关切地询问他是否有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他坚定地表示:“个人的困难自己克服,家人的思想工作我来做。”于是,他匆匆整理行囊,于2022年7月底随上海市第五批援青联络组抵达青海,开启了为期3年的教育援青征程,担任青海省果洛州教育局党委委员、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也是当时上海“组团式”教育支援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团队的领队。
常途与上海市第五批援青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组团式”教育支援团队的同事们一起合影(资料照片)
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培育路径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是一所沪青共建的全寄宿制完全中学,面向果洛州6县招生,藏族学生占比高达97%,其中70%来自牧区。为解决当地农牧区孩子上学难问题,在上海市的援助下,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于2019年9月1日正式开学。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援建也是上海市“组团式”教育帮扶的生动缩影。
“要让果洛孩子跟上中国式现代化步伐!”这是常途来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后,最急迫的愿望。抱着这样的信念,他牵头募集爱心资金近100万元,在学校创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实验室创新融入地域特色——唐蕃古道主题赛道串联历史人文,新能源展示沙盘聚焦果洛玛尔挡水电站,“双碳墙”渗透生态教育理念。沪青两地学生通过共享大同教育集团开发的课程,在代码编程与科技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中,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榜上有名,成为全国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中为数不多的民族学校。
常途与上海市第五批援青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组团式”教育支援团队的同事们一起合影(资料照片)
援青期间,常途代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与玛多县学校签署结对协议,旨在帮扶更多当地学校,打造优质教育。(资料照片)
同时,他深耕生态文明教育,倡导践行“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理念。202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支持下,在学校建成“从长江到江源,与自然共生”生物多样性科普基地。他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生态调研,将孩子们拍摄的高原野生动物视频、三江源生态照片等纳入基地布展,让本土实践成为最生动的生态教材,引导学生增强守护“中华水塔”的责任担当。
他还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与青海省中医院共建“百草园”——这片集劳动教育、药用植物科研、科普观赏于一体的园地,既是“组团式”援青医疗与教育团队的创新实践,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动载体。学生在辨识藏药、种植草药的过程中,领略中医药智慧,让国粹精神与民族团结理念深植心田。
传递温暖,共育情感
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行走的课堂”成为新的育人特色品牌:常途利用黄浦区援青个人工作经费,每年出资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赴上海开展“沪果情 同心缘”红色研学。从中共一大会址的百年党史寻根,到钱学森图书馆的科学家精神感悟,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科普体验,到与本地学生同上一节课,让孩子们带着“为何能有此机会”的问题启程,在认知升维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在赴“两弹一星”教育基地途中,他亲自领读科学家传略,与学生共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爱国精神。为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常途还充分发挥援青干部“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动上海后方资源,为学校争取到120余万元资金注入,为学生成长发展筑牢根基。
常途积极组织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学生来沪参加研学交流。图为果洛的小伙伴们来到上海市大同教育集团研学交流(资料照片)
每一次资源链接、每一场活动设计、每一个育人场景,都凝聚着常途对教育援青事业的赤忱。他以沪青两地的双向奔赴,让跨越2000余公里的教育帮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动实践。
常途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启发和引导,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目标开展工作,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让孩子们对当下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自己当下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以及他们这一代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等基本问题有清晰认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并珍惜当下这么好的条件,心怀感恩,努力学习,力争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共创雪域高原美好未来
在常途的带领下,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断地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多元帮扶协作,推动学校从单纯地完善软硬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提升。学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青海省美育示范学校”“青海省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等诸多殊荣。上海市第五批援青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组团式”教育支援团队荣获2024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和“光荣与力量——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称号。常途获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青海好人”称号。
上海专家和名师送教上门,提供专业指导,为常途团队的对口支援提供有力支撑(资料照片)
学校办学质量的大幅提升,使得学生更加阳光自信,视野更加开阔,人生目标更加远大,学习动力更足。虽然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成立时间不长,但学生在高考中屡创佳绩:2025年的高考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参加秋季高考的125名学生中有115人被录取为本科,其中一大批学生考入重点院校。更令常途感到欣慰的是,这些来自果洛的孩子们纷纷表示,愿意学成之后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他说:“我相信这些孩子将会为果洛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也必将成为青海果洛跟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步伐的生力军。”
从长江尾到三江头,沪青两地在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给常途带来了严峻挑战:他长期处于睡眠不足、饮食不适的状态,超过一半的牙齿松动脱落,体重从140斤骤降至110斤。即便在高烧41度的情况下,他仍坚守工作岗位,3年来从未请过一天病事假,平均每年在青海的时间超过300天。他带领支教团队的6名教师与学校师生员工精诚协作、努力拼搏,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当被问及援青最大的收获时,他深情地说:“看到学校的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我最大的收获和幸福。”
富通优配-配资股票推荐-股票配资交易网-股票配资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